谷歌搜索_google搜索引擎_谷歌搜索引擎入口

  •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学校是全国第三批、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开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5所医学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
    学校现有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农村定向免费生)、护理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精神医学、眼视光医学、药学等32个本科专业。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了“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海外培养计划”,开展了“硕士研究生 1+1+1 联合培养”等项目;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
    学校历经百年薪火相传,几代人艰辛拼搏,取得了辉煌成就。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山西“1331”工程实施、健康中国和健康山西建设、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等发展机遇,继承优良传统,加快建设步伐,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学校科技总经费达1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6项,包括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36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20余篇;获专利授权18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2019年,学校科技总经费达1.4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0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发表科研论文4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 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为158.4247万册;电子图书总量为2762114册;电子期刊768142册;电子学位论文8494492册;音视频90663小时,电子期刊、图书等数据库28个。 学校承办的学术期刊有《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和《基础医学教育》。《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山西医科大学主办,山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医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是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连续多年被美国《CA》,俄罗斯《AJ》,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基础医学教育》是山西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发行的医学教育类专门刊物,是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学会会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育理论探讨,教学管理研究;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www.sxmu.edu.cn - 2021-12-08 - 收藏
  • 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和京津冀区域能源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电工装备高效、智能、可靠、安全运行的核心目标,在电工装备可靠性与失效机理、电工装备电磁综合效应、先进电工材料微结构与性能调控、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智能控制四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我国占领该领域国际制高点,并为我省乃至全国电工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实验室具有“电气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委会、电工产品可靠性专委会、生物电工专委会均挂靠在本实验室。依托实验室建设的电工产品可靠性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也于2018年正式获批。
    2017年实验室批准建设以来,在电工装备可靠性设计与评价、工程电磁场综合效应、先进材料测试与模拟、先进装备控制与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国家级项目6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或技术发明一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82篇,EI期刊论文37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
    实验室在国家科技部、河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争创国际一流,为促进电气、机械、材料、信息等学科发展、提升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电工装备水平、保障新一代能源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根据《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推荐和专家论证,认为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基本具备建设运行条件。现决定批准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运行(名单附后),建设运行期5年。
    河北省人民政府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和管理原则,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将实验室作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重大项目立项、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建设运行期内,每年为实验室提供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引进培养、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等。
    科技部协助该实验室建立与业务对口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国家科研基地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提升该实验室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将统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和基地人才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河北省科技厅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实验室建设运行期内,在每年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立项支持,在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北工业大学需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建设运行期内,河北工业大学每年提供1500万元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并支持实验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给予相对独立的人事决定权。
    实验室建设运行要依据专家论证通过的《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2018-2022)》,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运行期间,实验室应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eeri.hebut.edu.cn - 2021-11-10 - 收藏
共 2 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