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学术镜像_Google学术搜索

学术目录

学术目录

  • 《财经科学》

    《财经科学》

    《财经科学》是1957年创刊的西南地区最早的经济理论刊物,由教育部直属院校西南财经大学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财经科学》长期被列入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许多高水平的论文、研究报告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以多种形式转载,影响因子、转载率等指标多年稳居全国经济类学术期刊前列。 据2019年1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财经科学》出版文献共7543篇、总被下载2494215次、总被引69263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834、(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415 。据2019年1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财经科学》载文量为2719篇,基金论文量为904篇,被引量为38675、下载量为248630,2015年影响因子为1.60。 1987年5月23日至24日,《财经科学》在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与《中华经济文汇报》联合召开了“深化企业改革理论讨论会”,并邀请部分经济类刊物的同志举行了编辑工作交流会。与会人员就经济类刊物如何适应经济改革形势的发展,提高刊物的质量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办好刊物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cjkx.cbpt.cnki.net - 2021-09-27 - 收藏
  •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杂志是由刘诗白、胡代光、宋涛等80余位著名经济学家共同倡议创办,由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1989年创刊伊始,《经济学家》就以高起点、高水平和高质量为办刊宗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己任,着力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经过20多年的锤炼,《经济学家》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界的权威经济理论期刊之一。
    在期刊评价体系中,《经济学家》历次均被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社科学报名栏”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将《经济学家》列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刊物。2005年获得教育部“首届名栏工程”称号,2011年被列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入选期刊,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3年、2015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刊”,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在选题方面,《经济学家》杂志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准确定位,特色鲜明:(1)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跟踪探讨改革时期中重大理论问题,注重反映当前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研究方面,特别是在解决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中,注意刊发具有理论创新、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优秀论文;(3)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注重研究的理论深度和思想内涵,坚持“思想性优先”的选稿原则。
    近年来,《经济学家》以“创办经济学和财经领域一流高端学术期刊”为目标,坚持走“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道路,杂志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学术质量稳步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经济学家》杂志在“经济学理论专业核心期刊”中位列“第三”。“中国知网”发布的最新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经济学家》杂志的复合JIF、期刊综合JIF、人文社科JIF的学科排名均为第一名。据“中国知网”统计,《经济学家》海内外机构用户达5153家,分布21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17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将继续秉承《经济学家》杂志的办刊宗旨,服务于中国经济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为中国经济学的进步和发展打造一流学术平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jjxj.swufe.edu.cn - 2021-09-27 - 收藏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Medcinal Chemistry)创刊于1990年,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内唯一专门反映药物化学领域科研成果及科技信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ISSN:1005-0108 国内统一刊号:CN21-1313/R)。其办刊宗旨为:站在当今药物化学发展的最前沿,报道该学科最新的科技动态与科研成果,为广大医药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解新药研究、制药工艺研究、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窗口,促进世界医药事业的发展。读者对象为药物研究院、研究所、医药企业单位从事药学、化学、生物学、中药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国内外医药院校的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与药学及制药有关的科技管理干部及医药情报人员等。
    本刊为月刊,设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新药信息、科研快报、专家述评、合成路线图解、综述等栏目,可刊载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药物合成方法、合成工艺改进、合成反应研究、天然产物分离鉴定及全合成研究等方面的科研论文;刊载手性化合物、手性异构体的合成、药物相关杂质的分离、鉴定,以及晶型类药物的合成方面的文章;有关原料药生产、合成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原料药申报过程中的体会、注意事项等经验交流类的文章;有关药物化学研发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方面的稿件等。
    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iFinder Scholar、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国际权威性文摘类杂志和检索数据库收录;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选期刊(2017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JCR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期刊。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于1995年、1997年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执行规范优秀期刊;在 2004 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自然科学学术类期刊二等奖;2012年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授予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本刊发表的多篇论文多次荣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以及中国药学会优秀论文。2015年《中国药物化学杂志》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 TOP50 项目资助;2016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期刊;2016年、2018年、2020年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本刊编委会荟萃了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制药集团从事药物化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主编为北京大学药学院张礼和院士,执行主编为沈阳药科大学程卯生教授,编委会成员为 128 人,其中院士 9 人。

    zgyh.cbpt.cnki.net - 2021-09-27 - 收藏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是由沈阳药科大学主办的药学类科技期刊。创刊于 1957 年,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收录。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0年版(即第9版)收录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期刊。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刊于 2002 ~ 2014 年度连续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2004 年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2 年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授予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在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5 年度评选活动中,本刊被评为优秀编辑团队;在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报研究会 2016 年度评选活动中,本刊荣获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6 年、2018 年、2020年度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本刊全文加入中国知网数据库,欢迎您登陆 www.cnki.net 阅读。本刊网址:http://syyd.cbpt.cnki.net,欢迎您在线投稿。
    本刊名誉主编为原沈阳药科大学校长姚新生院士、吴春福教授,主编为原沈阳药科大学校长毕开顺(药物分析学教授),副主编为沈阳药科大学校长程卯生(药物化学教授),邸欣(药物分析学教授),何仲贵(药剂学教授),杨静玉(药理学教授)。
    本刊为大 16 开本、月刊,设有药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临床药学、生物药学、中药研究、环境科学、食品药学、药事管理、医疗器械、综述栏目,欢迎校内外同行向本刊投稿。

    syyd.cbpt.cnki.net - 2021-09-27 - 收藏
  •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1931年始建于江西瑞金,前身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关怀下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1934年,学校跟随红军长征,在两万五千里征途中历练,边走边学,边学边战,“马背上的药箱”精神与光荣传承至今,为祖国革命事业和药学事业发展培养了十多万名药学专门人才,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143.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4.9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文化路)校区占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9万平方米;铁西校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南校区(本溪高新区)占地面积120.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3万平方米。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无涯创新学院、文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亦弘商学院等12个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3416人(博士生461人、硕士生2955人)、本科生8279人、成人函授生7242人。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教职工1121人,其中教师668人,正高级职称150人(教授145人),副高级职称248人(副教授231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药学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1人,中科院“百人”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6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1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第二批人选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7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0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41人,“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4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3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学校始终以医药及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突出药学学科优势、坚持药学教育主线,适度拓展本科专业布局,持续优化本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药为主,跨医、工、理、管4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共设置21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5个成人本专科专业。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示范和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50余项。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2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个、其它省级实践教学项目5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50项。
    学校是国家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员及外国留学生、国内高中保送生资格。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药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药剂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分析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为辽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获批辽宁省“建设一流大学”之一,药学、中药学分别获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学校学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根据第三方评价2021年3月发布的数据,学校在全球高校和研究机构中进入前0.25%,世界排名1826位,国内排名134位;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3个学科稳定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前0.066%,世界排名67位,国内排名第8,是辽宁高校国内排名最高、省属高校中唯一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化学进入全球前0.596%,世界排名863位,国内排名119位;临床医学进入全球前0.919%,世界排名4602位,国内排名110位。根据自然指数2020年排名,学校进入全国TOP200、排名第147位。近5年入选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9人次,在“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剂学”领域排名全国第一。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的近40年全球药剂学文献机构中,学校位居全球第六、国内第一。我校主办8种学术期刊(英文刊4种,中文刊4种),期刊种类齐全,实行梯度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其中,英文刊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AJPS)是国内唯一被SCI收录的药剂学期刊,位于药学类JCR Q1区,2019年获得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资助5年),并于2019和2020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文刊《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为双核心期刊,《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为科技核心期刊。2020年,上述三本刊物同时入选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目录。学校办刊历史悠久,成绩显著。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秉承“以药学研究为特色,向大健康产业全域延伸”的发展思想,建成了集科技创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药品监管服务于一体的“3+1”型药物创新体系。体系拥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54个,包括国家药物创新综合性平台、国家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涵盖了新药临床前研发完整技术链,部分功能与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接轨。
    学校瞄准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创新药物设计与发现、药物递送系统开发、新药筛选、药物质量控制、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药品监管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多相脂质体、粉体学、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脑科学研究、“配体包埋式”主动靶向纳米粒、前体药物、毒理代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多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1 项;获得新药证书137 个,其中一类新药证书10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累计向企业转化科技成果4400余项,合同额15亿元,其中合同额超亿元重大成果4项,帮助医药行业增加产值数百亿元。学校联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共同构建沈阳药科大学科技园、辽宁省生物技术与生命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省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辽宁省高等学校现代制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与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牵头成立国家创新药物产学研战略联盟、辽宁省现代制药产业校企联盟,成员单位近100家。
    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大海外人才的引智力度,建立了1个国家级引智基地,每年聘请几十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科研合作;积极拓展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海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国际交流项目;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层次合作,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新时期,沈阳药科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校党委“1,1,2,3,4”工作方针,制定了面向大健康领域,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交叉、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药科大学发展目标,明确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合作为职能,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及红色基因、红色传统为文化传承,开创学校发展建设的新局面,为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www.syphu.edu.cn - 2021-09-27 - 收藏
  • 中国药学会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中国药学会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中国药学会(英文名称: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1907年,是我国近代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是全国药学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药学科学技术普及、繁荣与发展,促进药学人才成长与提高,促进药学科学技术与产业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维护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在民政部、中国科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下,学会结合自身特点,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实践创新、经验总结、效果督察,充分发挥学会理事会党委政治核心、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有效发挥秘书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了学会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2017年5月,中国药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学会二十四届名誉理事长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理事长为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孙咸泽,监事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现有普通会员12万余人,高级会员4281人,单位会员89家,13个工作委员会,37个专业委员会,主办25种学术期刊,2个经济实体。现为中国科协团体会员,国际药学联合会、亚洲药物化学联合会成员。学会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支撑单位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学会办事机构为秘书处,内设办公室(人事党务处)、会员服务部、学术部(继续教育部)、编辑出版部(科学普及部)、国际合作部(科技评价与团体标准部)、财务部。
    学会主要任务是开展药学科学技术的国际、国内交流,编辑出版发行药学学术期刊、书籍,发展同世界各国及地区药学团体、药学工作者的友好交往与合作;举荐药学人才,表彰奖励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会员和药学工作者;组织开展对会员和药学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培训;开展药学以及相关学科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反映会员和药学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和药学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药学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组织会员和药学工作者参与国家有关的科学论证以及科技与经济咨询;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制定等相关工作;开展医药科研成果中介服务;组织医药产品展览、推荐及宣传活动;接受政府委托,承办与药学发展及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事项;承担会员和药学工作者服务相关工作;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2010 年获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0 年、2016 年、2020年连续3届获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获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2020年连续10年获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2012-2014 年、2015-2017年获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二等奖;2014 年23届理事长桑国卫院士获国际药学联合会 (FIP) 药学科学终身成就奖;2015 年学会获民政部全国社会组织评估 5A 等级;2016 年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获全国妇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学会组织编写的《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 年获中国科协学会综合治理改革工程项目;2018-2020 年获中国科协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二等资助;2020年获中国科协优秀抗疫学会,优秀扶贫学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药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民政部、中国科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部署,广泛团结和动员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认真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面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学会远大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www.cpa.org.cn - 2021-09-27 - 收藏
  • 乐山市人民医院

    乐山市人民医院

    乐山市人民医院位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乐山大佛隔江相望的白塔山上,前身为加拿大联合教会医生启尔德博士创建的“嘉定福音医院”“仁济医院”,始建于1894年。1952年,人民政府将“仁济医院”与1942年国民政府建立的“公立乐山中心卫生院”合并为“乐山专区医院”。1985年,随地改市更名为“乐山市人民医院”。医院本部位于市中区白塔街,另有王浩儿城北病区(乐山市眼科中心)和瓦厂坝永安院区(乐山市肿瘤中心、感染性疾病科)。
    风雨溯老院,苍桑慨百年。医院秉承“仁爱济世、精诚行医”的办院宗旨和“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精神,为区域内民众除病疗疾。医院专业门类和科室设置齐备,技术力量雄厚,是乐山市医教研中心。1990年通过国家“二甲”医院评审;1999年通过国家“三乙”医院评审;2009年通过国家“三甲”综合医院评审;2016年通过国家“三甲”综合医院复审。
    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培训中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的“高级卒中中心”,是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授予的“胸痛中心(标准版)”。是广东中山眼科中心的临床诊疗基地和北京安贞医院的协作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结成网络联盟,是西南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和多所医学院校的实习基地,是乐山市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医护骨干的进修培训基地。是乐山市首批互联网医院。
    医院现有人员226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47人,其中:卫生高级职称239人、卫生中级职称617人。博士硕士26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省优秀共产党员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省临床技能名师1人,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省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1人,省卫计系统先进个人1人,省名中医6人;乐山市杰出人才1人,市拔尖人才15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人,市优秀高层次人才49人,市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15人,乐山市卫生名医候选人22人。
    医院占地面积188.42亩,其中:医院本部147.27亩、城北病区4.66亩、永安院区36.49亩,业务用房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资产约12.04亿元,固定资产约10.32亿元。拥有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256排512层CT、80排160层方舱CT、64排128层CT、32排64层车载CT、24排16层大孔径CT、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平板血管造影X线机(DSA)、移动式X光机(DR)、移动式三维C型臂X光机、直线加速器(LA)、多功能数字平板胃肠机、钼靶机(乳腺机)、高端心脏彩超、高端四维彩超、免散瞳高广角激光检眼镜、准分子近视激光治疗系统、全飞秒近视激光治疗系统、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钬激光、绿激光、体外循环机、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泵、4K超高清腹腔镜系统、人工肝机(血液净化机)、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CRRT)、人工心肺机(ECMO)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100余台(套)。编制床位1800张,开放床位1800张,年门诊人次163.8余万,出院病人8.1余万,手术台次4.2余万。
    目前医院开展的诊疗科目共28大类102个专业。其中全胸腔镜下心脏微创手术、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再次换瓣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多支冠脉搭桥术、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岩斜区占位切除术、内镜下经鼻鞍区病变切除术、第三脑室占位切除术、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术(SMILE)、双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开放和腔内修复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复杂冠脉介入治疗等高难技术项目,居省内同级医院及市内先进水平。全年开展新技术项目数十项,急救体系完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重症加强治疗共同构筑起绿色生命通道。医院现有省级医学重点专科15个,乐山市医学重点学科26个,市质量控制分中心41个。
    近年来,医院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深化医院绩效改革,响应分级诊疗,并与260家省、市、区县、乡镇医院签订各类医联体合作协议。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爱婴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卫生应急先进集体、四川省院务公开先进集体、乐山市“文明医院”“文明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乐山市医疗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示范单位、乐山市医保工作优秀定点医院、乐山市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先进单位等。

    www.leshan-hospital.com.cn - 2021-09-27 - 收藏
  •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内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先后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成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的四所财经高校之一。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黄浦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历经江流潮涌的时代变迁,西南财经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栉风沐雨、奋进超越,培育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奠定了“开放包容、求是创新”的学术底蕴,培养了“治国兴邦、奉献社会”的栋梁之才,铸就了“兴学报国、民族担当”的历史丰碑。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财经领域的卓越人才。设有28个学院(中心)等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6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800余人,硕士研究生7900余人,博士研究生82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已成为国家金融、经济、管理等部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科生就业率达95.92%,国内外深造率40%,18万余名校友中涌现出一大批金融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学校拥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等一批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与科研机构;拥有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主办的《经济学家》《财经科学》分别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和精品期刊;创办英文学术期刊《Financial Innovation》成为近十年来国内第一本被SSCI收录的金融领域学术期刊;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也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设有西南地区高校唯一的货币类博物馆:货币金融博物馆,并于2018年开始,每年开展全国数理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
    学校不断强化学科发展战略引领,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科生态体系。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社会学、法学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统计学5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经济学与商学”“社会科学总论”“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工商管理通过EQUIS和中国高质量MBA双认证;中国大陆首家通过AACSB商科和会计双认证。2021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位居501—600,居国内同类院校首位。
    学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相结合,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产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批中宣部首批“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安全与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西财智库”等一批新型高端智库。加强对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着力打造国家“金融智库”和“西部财经智库”。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主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勇担大学社会责任。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波澜壮阔的办学历程中,人文荟萃,名师云集。胡适、钱钟书、徐志摩、叶圣陶等大师在此传道讲学;谢霖、陈豹隐、汤象龙、许廷星、刘诗白等著名经济学家于此授业解惑。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教授336余人、副教授567余人,博士生导师320余人,全职海归博士300余人,国家级人才113人,形成了海内外人才的“群聚效应”。
    学校深入实施深度开放战略,高层次、宽领域、多渠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余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获批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设全英文专业,培养设立学生出国(境)奖学金和“一带一路”国际学生奖学金。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美国道富银行共创共建国际风险数据分析联盟、金融风险研究中心、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建有2所孔子学院及四川首家“汉语国际推广成都基地”。品牌项目Global Academy暑期国际学术营影响力不断增强。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知名学者先后做客我校与师生展开高层次、前沿性对话与研讨。
    格致诚正、经世济民。全体西财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校第十三次和第十三届二次、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加快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光华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55号
    邮编:610074
    柳林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邮编:611130

    www.swufe.edu.cn - 2021-09-26 - 收藏
  • 《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全国文科最大的学会,其前身是北京比较文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1985年,至今已近30年,学会最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等三十四个单位联合发起,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级学会。办公地点在北京大学六院南2楼2层206室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伴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30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全国已有30多所高校设有比较文学博士点,北京大学等学校拥有该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学会已经成为领导和协调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工作、促进国内外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加强中国比较文学与国际的学术交流、推动中国比较文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国比较文学》季刊是中国大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权威专业期刊,1984年创刊。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面向比较文学及相关专业人士及广大文学爱好者。 《中国比较文学》以比较文学的跨语言、跨文化、跨国族和跨学科研究为理念与方法,关注中外文学理论、思潮、流派、作家及作品的跨越性研究;关注中外文学关系、文学翻译、文学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及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中外比较文学学术交流与对话,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研究;及时反映中外比较文学界的前沿成果和最新动态。 《中国比较文学》属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现为16开本,14印张,共224(含目录)页。每季度首月25日发行。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据2020年2月14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比较文学》出版文献2148篇,总被下载1011795次、总被引13139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30、(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66。 [3] 据2020年2月1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比较文学》载文量为1413篇,被引量为6177次、下载量为35661次;影响因子为0.54。 信息动态: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 第九届学术年会通知(第1号)

    clc.shisu.edu.cn - 2021-09-26 - 收藏
  • 《科幻画报》

    《科幻画报》

    《科幻画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报研究会主办,面向6—14岁小读者的益智性卡通杂志,是一本以科学幻想为主导,以轻松幽默为表现形式,以卡通连载为主要内容,以6—14岁小朋友为主要读者对象、以读者互动为特色的大型全彩色益智性少儿杂志。
    国内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刊物介绍 《科幻画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报研究会主办,于2002年11月正式出版面市,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规格为大度16开本,全彩色印刷。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4854/N,国际标准刊号I 1671-7228。
    《科幻画报》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漫画类杂志&mdash mdash;《漫友》的姊妹刊,《漫友》成熟完善的推广发行体系为《科幻画报》提供了全面有力的市场支持。《科幻画报》亦立志凭借自身的实力,打造出科幻类杂志的不二品牌。《科幻画报》是一本以科幻作品为主导,以9-14岁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以轻松幽默的卡通形象为表现形式,以漫画故事连载为主要内容,以参与互动为特色的全彩色益智性卡通杂志。
    随着时光流逝,现在的《科幻画报》已与三年前有很大不同。以前的《科幻画报》侧重于文字小说,其中会安插部分的插图和漫画;而现在已完全更新为以漫画为主,每期都会刊登许多的连载漫画及少量名家短篇,并且还有许多有关国内外的漫画奖项、名家消息……
    《科幻画报》为正度8开本,全彩色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4854/N,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228。
    《科幻画报》率先采用超大开本全彩色印制,确保儿童视力健康,其寓教于乐、启迪心智、以形象化的卡通形式灌输科学理念和生活常识的办刊方向得到了专家,学校和家长的赞赏和肯定,更获得广大少儿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khhb.xueshu.com - 2021-09-26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