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_google搜索引擎_谷歌搜索引擎入口

  • 《中国劳动》

    《中国劳动》

    《中国劳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学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多家研究机构和几十所综合大学列入社科类核心期刊。
    《中国劳动》以提升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根本目标,致力于劳动经济、社会保险、家庭服务业、人力资源产业领域研究,关注重大的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坚持选题前瞻性、内容原创性、论证严谨性、结论实用性。
    一、来稿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本刊坚持一稿专投、反对一文多用,凡已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一律不予以采用。
    2.来稿应为作者与其合作者独立研究完成的作品, 内容不得涉及国家机密, 也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
    3.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
    4.建议来稿字数15000字以上,参考文献以近三年的文献为主。
    (二)范式要求
    1.论文正文应包括六部分内容: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理论演绎(理论模型、理论框架、理论视角、假说),实证检验,结果讨论,结论和启示。
    2.问题提出:论述本文研究的重要实践基础、文献基础及选题的意义。论述选题的意义要有事实支撑,切忌泛泛而谈。
    3.文献综述:围绕论文选题,对近5年的相关文献做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文献述评,重点梳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体现前沿性。一般性综述建议并入前言和讨论,有关方法方面的文献并入实证检验部分。
    4.理论演绎:构筑研究该问题的“理论框架”,体现论文独特的理论研究视角、理论研究逻辑和脉络,避免把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相混淆。文中请勿出现知识性、资料性内容和教科书式的描述,以及照搬国外理论模型的推演。
    5.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对“是什么”和“为什么”两方面的问题进行检验。实证检验必须有理论支撑,模型设计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创新性,尽可能运用第一手资料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解释要有深度,与理论分析相呼应。
    6.结果讨论:对实证部分的结论展开讨论,与相关文献的发现进行比对,揭示本文研究的实质性新贡献,讨论本文的新发现对既有理论、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7.结论和启示:“结论”要求语言简练,避免与摘要和前文分析重复,简要归纳论文发现。“启示”或“政策建议”是对全文核心观点的升华和自然延伸,指出本研究可拓展的方向、可应用的新领域,体现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要突出对理论发展和实践的意义。
    8.[摘要]阐述明论证方法和过程,突出全文的核心观点和思想精华,字数以 300—400 字为宜。
    [关键词]以 3—5 个词为宜,以紧扣主题和体现论文价值的词语为主
    论文题目和标题不仅高度精炼,而且彼此之间逻辑一致。 10.使用规范性的学术语言,避免出现大话、空话、套话、虚话,即“正确的废话”。内容精炼,概念要规范,杜绝不规范的概念创新。
    二、来稿格式
    (一)封面格式
    1. 标题下面列示作者时,多个作者之间用“ ,”隔开。
    2.[作者简介]格式为:姓名,作者单位+职称/职务。通讯作者,电子邮箱。作者单位具体到二级单位(学院),在读研究生要具体写明“博士(硕士)研究生”;已获学位,要写明经济学博士或管理学博士。文末写上所有作者的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和通讯地址。
    3.[基金项目]仅填写国家级或省部级资助项目,基金项目具体到项目类型(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格式为:项目类型+“具体项目”+(批准号 ***)。
    4. [中图分类号]只填写一个,查询网址:http://www.ztflh.com/。
    5.英文标题和摘要于【参考文献】后,英文标题和摘要与中文内容一一对应。标题除介词外,单词首字母一律大写。作者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名有两个字的,中间 用“-”连接。
    (二)正文格式
    1.页面设置。全文请使用Microsoft Word编辑,纸张大小为A4,设置文档网格每页31行、每行37字。
    2.标题及编号。一级标题用“一、”等编号,二级标题用“1.”等编号,三级标题用“(1)”等编号,四级标题用“①”等编号。一级标题居中,二级及以下标题左对齐。前三级标题独占一行,四级标题与正文连排。全文采用宋体字,一级标题4号字加粗,二级标题5号字加粗,三级及四级标题与正文5号字不加粗。
    3.中英文简称或缩写。使用简称或缩写时,需在中文全称或英文全称第一次出现时加括号注明,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研究与试验发展(R&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4.数学公式。推荐使用Mathtype录入数学公式。公式中的变量无论大小写均使用斜体,正文中引用公式中的变量时应与公式中保持一致。公式中的数学符号和数字使用正体,表示矩阵的字母用加粗黑体斜体。公式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放在小括号内右对齐。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公式序号应为“式(1)”,而不应为“一式”、“1式”或“(1)式”等其他序号。
    5.正文数字涉及本文计算数据的,小数点后统一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果正文数据来自文中表格数据,将表中四位有效数字按四舍五入处理为两位有效数字放入正文中。
    6.标点符号的使用。除英文参考文献及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JEL分类号之外,论文其他部分应使用中文标点符号。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应遵守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
    7.注释。注释以脚注形式放在当前页,脚注采用①②③编号,每页独立编号。
    8.表、图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表格式。表名在上,图名在下,五号黑体。表格一般为三线开口表,表格顶线、底线是粗线,栏目线是细线。表中数据小数点后保留至二位数。表内文字为楷体10号字。图、表必须一一标注“资料来源”(一般而言,如果是作者绘制, 标注“作者绘制”、“作者计算”或者“作者整理”),六号宋体。表、图须随文排,文中应注明“见表1、图1”、“如表1、图1所示”等字样,正文文字在前,图、 表在后。图、文并排时,左边文字,右边放图。
    9.文中引用文献采用“作者-年份”制格式,具体有“作者(年份)”、“作者1和作者2(年份)”、“作者1等(年份)”、“(作者,年份)”、“(作者1、作者2,年份)”、“(作者1等,年份)”、“Author(年份)”、“Author 1 & Author 2(年份)”、“Author 1 et al.(年份)”、“(Author,年份)”、“(Author 1 & Author 2,年份)”、“(Author 1 et al.,年份)”等格式。引用参考文献时,中文文献使用作者全名(包括中文文献中的英文作者),英文文献使用作者姓氏。
    引用同一作者、同一年份的多篇文献时,在年份后按篇名排序依次添加a、b、c等字母以示区分。连续引用多篇文献时,同一作者的不同年份之间使用逗号隔开,如“作者(年份1,年份2)”或“(作者,年份1,年份2)”;不同作者的文献之间使用顿号或分号隔开,如“作者1(年份)、作者2(年份)”或“(作者1,年份;作者2,年份)”。
    (三)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列于文章末尾,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要与文末列出的一一对应。中文参考文献在前,英文参考文献在后,并按作者姓名、出版年份、篇名排序。
    中文文献中多个作者之间使用逗号隔开;英文文献中多个作者之间使用逗号隔开,但最后一个作者之前使用&隔开。英文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编者)姓名须用全称。英文参考文献中,标题的实词首字母须大写。
    1.期刊论文
    格式:作者.文献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页数.其中,英文期刊论文一般须同时标注卷和期。如:
    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1): 126-131.
    Engers, M., and J. S. Gans. Why Referees Are Not Paid (Enoug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1341-1349.
    2.专著
    格式:作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
    多个作者之间用“,”隔开。引用译著时,标注作者国籍,将译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如:
    蔡昉.超越人口红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Fukuyama,F.Tru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M].New York: Free Press,1999.
    3. 析出文献
    格式: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文集责任者.文集题名[C].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
    其中,英文文献中,单个编者后使用“(ed.)”,多个编者后使用“(eds.)”。如:
    黄益平,蒋庭松.刘易斯转折点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一般均衡分析[A].蔡昉,杨涛,黄益平.中国是否跨越了刘易斯转折点[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工作论文
    格式:作者.文献题名[R].机构论文,发表年.如:
    李实,万海远,谢宇.中国居民财产差距的扩大趋势 [R].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工作论文,2014.
    三、投稿方式
    本刊全部采用网络投稿系统。
    来稿作者请登陆http://ldkx.chinajournal.net.cn(知网投稿系统)进行网上投稿。
    四、审稿周期
    本刊审稿周期一般是三个月,如超过三个月未收到本刊任何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但请向编辑部确认。
    文章录用后,作者可联系编辑部办理纸质期刊的快递事宜。
    五、联系本刊
    有关投稿事宜,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联络我刊。
    电子邮箱:chinalabor@126.com
    电话:010-64941064

    ldkx.chinajournal.net.cn - 2022-04-18 - 收藏
  • 《信息网络安全》

    《信息网络安全》

    《信息网络安全》(国内刊号:CN31-1859/TN;国际刊号:ISSN1671-1122)创刊于2001年,是由公安部主管,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内首批网络安全类期刊之一,为中文月刊。
    《信息网络安全》是一本全面深入介绍网络安全理论,瞄准网络安全领域迫切需要的前沿技术,传达贯彻国家网络安全重要方针政策,及时反映国内外网络安全热点技术及最新发展趋势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涉及领域包括密码理论与身份认证、安全体系与协议安全、软件安全与可信计算、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网络攻防与漏洞分析、电子取证与数据挖掘、应用系统安全与容灾备份、新技术新应用与新安全等。
    2015年10月,《信息网络安全》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7年5月,《信息网络安全》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8年8月,《信息网络安全》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成为“中文核心期刊”。《信息网络安全》被国内三家主要科技期刊数据库同时收录,已成为认可度较高的“三核期刊”。
    《信息网络安全》杂志主办的“政府/行业信息化安全年会”在业界享有盛誉,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内政府、行业、学术界有效交流的平台,为促进我国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信息网络安全》面向国内外从事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在校师生公开征稿。
    据2019年1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信息网络安全》共出版文献7360篇、总被下载896190次、总被引25259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756、(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359。据2019年1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信息网络安全》载文量为6583篇,基金论文1146篇,被引量为15609次,下载量为154339次;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信息网络安全》影响因子为0.81。
    中国知网显示,期刊总被下载896190次、总被引25259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756、(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359。
    据2019年1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期刊被引量为15609次,下载量为154339次;根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期刊影响因子为0.8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1493名,在无线电电子学与电信技术(139种)中排第17名。

    netinfo-security.org - 2022-04-12 - 收藏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办学基础是创建于1949年的山东省团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建校72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始终与新中国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凝练了“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形成了“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校风,培育了“自加压、共奋进、重实效、争一流”的山青精神。“青年政治”办学特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办学施教、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是省级文明校园,获评2019、2020年度山东省省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舞蹈学院党总支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获评2019年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2021年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现设有13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8902人,其中本科生13368人、专科生5534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70.72%。现有教职工869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35人,硕士学位教师605人,其中教授64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34.8%。拥有双师双能型教师1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
    培养“青年政治人才”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一强化两拓展”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凝练“青年政治”办学特色。构建了以坚定信念跟党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岗位思政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青年领导力学位班的“4+1”青年政治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致力于培养具有青年政治特质的管理者和专业人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现有42个本科专业,其中普通本科专业37个,职业教育本科专业5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社会工作、舞蹈编导、广播电视学三个专业群9个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本科专业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点,26门本科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课程(《基于业财融合的共享流程设计》《管理学》《国际贸易实务》《影视配音艺术》)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个专业(社会工作、广播电视学、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构建了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和自我教育体系“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并实施了“立足专业、教师先行、学生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五年来,承担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承担各级各类项目500余项,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20余项。学校在社会工作、地域文化、养老产业、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设有研究机构和服务平台,社会工作服务平台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工服务机构和示范单位,是山东省首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舞蹈学院先后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国家重大政治、文化文艺演出,以及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动,赢得好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34项;出版专著、教材190部;发表学术论文3601篇,其中有190多篇分别被SCI、EI、ISTP、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或转载;有21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学校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级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青少年研究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有中外文藏书110万余册,电子图书139万册(其中本地镜像38万册);年订中外文纸质报刊1712种, [6] 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英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原版书籍和部分古籍线装书,有重要的电子数据库14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是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主办,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双月刊期刊,主要研究当代青年、探索青年工作特点和规律及探讨青年干部人才成长道路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青少年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文史研究。期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青年干部院校最佳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第2届、第3届)、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CAJ-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7] 复合影响因子为0.3190,综合影响因子为0.1440。此外,学校还办有《青少年研究》杂志等刊物。

    www.sdyu.edu.cn - 2022-01-07 - 收藏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和特色文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30个学院(学部),含7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红色大学,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2017年9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办学发展的指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两大核心任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谋划“十四五”发展,努力办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学校先后建设和参与建设了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北京谱仪(BESIII)、稳态强磁场、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子午工程等大科学装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十年共发表SCI论文28785篇、被引334996次,授权发明专利1073件、实用新型354件,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2项;十一五以来,科研项目获批经费达60亿,先后牵头承担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87项,联合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240余项。近年在量子信息、单分子科学、高温超导、纳米科学、地球环境、生命与健康等前沿领域(该校各研究领域详细内容介绍参考资料)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相关成果先后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世界科技进展”1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3次,美国(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5次;量子信息、铁基超导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础研究代表成果(共3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实体馆藏中外文书刊220万册(含院系资料室),包括4万多册的特藏、再造善本等。图书馆通过构建高水平的数字化文献体系来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已引进和共享135个中、外文数据库(平台),包括主流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师生用户通过校园网可以方便查阅中文电子图书240万种、外文电子图书4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近4万种、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620万份、国际硕士博士学位论文57万份,以及大量的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等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学术期刊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低温物理学报》、《实验力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火灾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剑桥科学文摘》(CSA)和德国的《数学文摘》(Zbl Math)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于1992年列入100种“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于1994年列入300种“1992~1993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第73名;连续4次(1992,1996,2000,2004)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被许多部门和高校列为评审正高职称认可或发表论文重奖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报道中国国内外有关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科研成果等,2002年起为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SCIE等出版物收录。 《低温物理学报》:是首批确定为国家核心类期刊之一,被英国《SA》、美国《CA》、俄罗斯《PҖ》长期收录,中国科技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部情报所情报中心固定收录并检索的期刊。 《实验力学》:为中国科技信息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统计源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期刊、维普资讯等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力学类核心期刊。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RCCSE-E教育学类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2013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已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及有关报刊网全文收录。 《火灾科学》:是火灾过程及其防治领域的国际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www.ustc.edu.cn - 2021-12-15 - 收藏
  •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工信部、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等,是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B8协同创新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南京理工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南京理工大学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400余人,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400余人。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5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7人等。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4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教学水平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建校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0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4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是全国24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捧得“挑战杯”。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优势突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光电信息、导航制导、先进材料等科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3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学校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8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2019年10月,由我校担任总师单位研制的武器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发挥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和校外研究院的作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用爆破、特种超细粉体制备、智能熔敷焊、滚动功能部件测试等技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影响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15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部级国际合作基地8个,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有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院,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建有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10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南京理工大学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近年来,学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苏,不断延伸和扩展办学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三区”是指南京校区、江阴校区和盱眙校区)。南京校区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0.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3亿元,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江阴校区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前沿交叉学科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校区正在筹建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建设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南京理工大学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南京理工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作为学校巨资打造的人才特区,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于2012年12月揭牌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将以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为目标,在追寻创新性成果的科研实践中,打造世界顶级纳米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该所由国际纳米晶材料权威、德国科学院副院长,身兼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学院院士的赫伯特 ·格莱特教授领衔担任所长。格莱特教授于1980年首次提出纳米晶固体的构想,开创了全球纳米材料研究新方向,引发并推进了纳米科技的发展。
    “十二五”以来,南京理工大学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3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共发表论文12660余篇,其中,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和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收录论文数分别达到1562篇、2886篇;出版学术著作281部;获得专利授权456项,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弹道学报》、《军工高教研究》、《高教文摘》。《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社数据库》(INSPEC),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 [69]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上海图书馆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弹道学报》: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9年,为中国弹道学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是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one)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资料室。图书馆馆舍历经变迁,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图书馆新楼,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席,设有信息共享空间、研讨室、电子阅览室、高雅艺术欣赏室、创客空间、学术报告厅等现代化服务设施。截止2016年底,图书馆纸本馆藏总量243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19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17万余册,古籍1.5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59个,其中,中外文电子图书(包括电子图书、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标准、会议录等)600多万种,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3.5万种;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以国防科技文献为特色,兼有人文、社会及管理科学文献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www.njust.edu.cn - 2021-11-25 - 收藏
  •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数据库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数据库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拥有哲学社会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8599种,含734万篇元数据,含685万篇全文文献。该平台通过与进口出版物审读系统无缝链接,实时进行进口出版物的内容审核;数据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功能完善,支持按文献类型、语种、出版国别、出版时间、学科主题等多维度分面检索;为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术研究者提供全面、方便、及时、安全的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哲学社会科学外文OA资源数据库即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名下数据查询数据库,该数据库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一共建设,并服务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数据查询。

    oa.ncpssd.org - 2021-11-02 - 收藏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背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国家期刊库(NSSD)”是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建的国家级、开放型、公益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具体责任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系统平台于2013年7月16日上线开通。
    期刊数据库建设以“公益、开放、协同、权威”为定位,以整合学术期刊数据资源,推进学术资源的公益使用、开放共享,推进学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推进科研成果普及转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目标。计划两年时间,完成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十二五”末,初步建成一个国家级、公益性、开放型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和领导的规模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和咨询机构,与配套建设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一同免费向公众提供学术资源。作为面向国内外各类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的数据库、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功能的综合性信息发布中心,它覆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国际、社会政法、文哲、史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主要研究领域。国家期刊库旨在建设成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社会科学精品期刊数据库,最大的社会科学开放获取平台,实现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促进学术成果的社会传播,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走向世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定位:公益、开放、协同、权威。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面向未来,建设成为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平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资源:收录精品学术期刊2000多种,论文超过1000万篇以及超过101万位学者、2.1万家研究机构相关信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187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期刊80多种三大评价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收录的600多种核心期刊回溯到创刊号期刊700多种,最早回溯到1920年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功能: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功能服务,持续推出新功能、新服务;免费在线阅读和全文下载;多种论文检索和期刊导航方式;论文检索方式:题名、关键词、机构、作者、摘要、刊名、年份、分类号、ISSN、基金资助、全文检索;期刊导航方式:同步上线期刊导航、学科分类导航、核心期刊导航、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导航、中国社科院期刊导航、地区分类导航等;检索结果可进行聚类统计分析、多种排序、多种分面显示、导出等;多种用户定制功能:历史记录查询、定制推送、收藏订阅等;部分期刊实现与纸本期刊同步出版;学术统计以及评价。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使用方式:个人用户:注册后在任何地点都可以登录使用。机构用户:签署机构用户授权使用协议,在机构IP范围内无需登录,直接使用。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建设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邮箱:qikan@cass.org.cn、nssdqikan@vip.163.com

    www.nssd.cn - 2021-11-02 - 收藏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016年9月,中宣部部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ocumentation(NCPSSD)。这是一项由国家投入的公益工程,由国家免费向公众提供学术资源。2016年12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承建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正式上线。
    2016年9月,中宣部部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该中心的建设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依托“一库一网一平台”,“一库”即海量数据库,包括社会科学图书文献数据库、学术期刊数据库、古籍善本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社会调查数据库、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数据库、智库信息采集处理数据库、地方志数据库等专题库;“一网”即互联网;“一平台”即综合集成实验室研究平台,本着“合理规划、集中投入、联合共建、方便快捷、全国共享”的原则,经过3个多月的建设,实现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网站的上线运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每年会发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用户关注度报告(**年)》,报告基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年度的用户使用数据,以在线阅读量与下载量作为基础设计“关注度指数”,重点统计分析了最受用户关注的期刊。
    新上线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要开设有资讯、资源、专题、服务四个栏目,资源包括中文、外文学术期刊7000多种,还有外文图书、古籍等四类,上线文献数据超过1000万条,与国内60多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网站导航链接,初步形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外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等特色资源数据库。
    未来,网站将不断完善,建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开放型、公益性、权威性和学术性的文献保障与知识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将秉承人文思想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学术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社科信息文献保障机构,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离不开、用得好的重要平台,成为交流学术信息、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舞台,成为展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

    www.ncpssd.org - 2021-11-02 - 收藏
  •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9年)12年度数据,来源文献近100余万篇,引文文献600余万篇。
    引文索引是提供某一作者及其著作在别的作者的著作中被引用状况的一种索引,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引文索引以被引用文献即引文为标目,其下列出引用过该文献的全部文献即来源文献。
    CSSCI索引的文献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选刊原则和方法遴选并报教育部批准的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确定之后,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具体确定来源期刊的原则有:
    (1)入选的刊物应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
    (2)入选的刊物必须是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且具有ISSN或CN号;
    (3)入选的刊物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
    (4)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
    (5)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
    (6)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体文艺刊物,暂不收入。参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选用期刊占世界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用期刊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结合我国社科期刊出版发行的情况,确定CSSCI的来源期刊数量占我国正式刊行的社科期刊总数的8-15%。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有印刷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提供多种信息检索途径。来源文献检索途径:篇名、作者、作者所在地区机构、刊名、关键词、文献分类号、学科类别、学位类别、基金类别及项目、期刊年代卷期等。被引文献的检索途径:被引文献、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代、被引文献细节等。优化检索: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逻辑检索、二次检索等。检索结果按不同检索途径进行发文信息或被引信息分析统计,并支持文本信息下载。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从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两个方面向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和各学科学术研究发展的脉搏,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逻辑组配检索,挖掘学科新的生长点,展示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对于社会科学管理者,CSSCI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对于期刊研究与管理者,CSSCI提供多种定量数据: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期刊影响广度、地域分布、半衰期等,通过多种定量指标的分析统计,可为期刊评价、栏目设置、组稿选题等提供科学依据。CSSCI也可为出版社与各学科著作的学术评价提供定量依据。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cssci.nju.edu.cn - 2021-10-07 - 收藏
  • 科睿唯安

    科睿唯安

    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数据分析公司。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致力于通过为全球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数据与分析,洞悉科技前沿,加快创新步伐,帮助全球范围的用户更快地发现新想法、保护创新、并助力创新成果的商业化。
    科睿唯安拥有超过60年的专业服务经验,其旗下拥有众多业界知名品牌,如Web of Science平台(包含科学引文索引,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InCites平台、EndNote、Cortellis、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简称DWPI)、Thomson Innovation平台、Techstreet国际标准数据库等。
    科睿唯安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通过为全球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数据与分析,洞悉科技前沿,加快创新步伐。公司拥全球领先的分析解决方案和覆盖范围广泛的数据库,深受全球知名学府、机构和品牌信赖。如今,我们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帮助全球范围的用户更快地发现新想法、保护创新、并助力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让科技创新点亮美好生活。
    科睿唯安深耕创新多年,深谙创新生命周期每个环节,并仍在继续加大投入、推陈出新,不断改进现有解决方案和开发新的产品与技术。如今,科睿唯安已拥有众多备受信赖的世界知名品牌,如 Web of Science™、Cortellis™、Derwent™、CompuMark™、MarkMonitor® 和 Techstreet™。
    科睿唯安期盼与那些不惧风险、锐意创新的机构携手合作,无论是癌症治疗还是新能源,科睿唯安都能提供强大支持,助力各领域实现创新成果商业化。为此,依托于科睿唯安海量的馆藏数据、卓越的技术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科睿唯安不断为致力创新的企业与机构挖掘和交付商业信息,帮助他们成就未来。虽然前路挑战重重,但科睿唯安深知客户的信任与依赖,所以必将尽己所能,利用科睿唯安多年的专业经验帮助客户从容应对,维持并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
    科睿唯安始终致力于帮助临床研究专家、法规专家、产品组合经理和其他相关人员成功实现发明专利商业化,确保不惧风险的创新机构获得最精准权威的数据、洞察和分析结果。

    clarivate.com.cn - 2021-07-08 - 收藏
共 12 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