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学术镜像_Google学术搜索

“学术高校”网站目录

“学术高校”网站目录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创建于1958年,地处南京江北新区腹地,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 [1] ,2007年成为首批10所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14年5月被确认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2]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1958年,其前身南京永利化工专科学校为永利铔厂的厂办校,历经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南化公司技工学校、南京动力分校、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南化公司化工学校、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变迁,2015年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共建有校级“科研北斗计划”创新平台2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6 家。2015年5月,与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有机光电材料联合实验室”,南京市发改委批准学校“南京市有机光电材料合成技术工程实验室”为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知识产权转化、科技项目服务、发明专利授权较2014年增长15%以上,实现社会服务到账总经费1300万元以上,其中“四技”服务500万元以上;获得省市级科研教研项目23项,成果应用与转化142.501万元,申请专利120件,授权专利8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件,新增省部级奖项4项。学校获得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各2个。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文献67万多册,电子图书100万多册,中文现刊670多种,报纸近200种。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读秀图书数据库、超星图书数据库、新东方英语、Springerlink电子期刊等多种数据库。另外,图书馆拥有各类电子资源7298GB,其中有种类教育教学视频9000多种。馆藏文献以工科为主,兼及人文社科、管理、艺术学科等,形成了以化工、化学、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建筑、经济、艺术与设计为主的馆藏特色。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学术规范条例》

    www.njpi.edu.cn - 2021-04-16 - 收藏
  •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始建于1958年,2001年6月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占地825亩,建筑面积30.6万,固定资产8.9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94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600余人,教职工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190余人;江苏省各类人才项目近125人;江苏省市产业教授38人。 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42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 馆藏纸质资源总数达65万余册,每年订阅中外文报刊800多种;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加快进行:现有SAN海量存储阵列34个TB,有数字资源平台9种,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读秀学术搜索” 、“万方数据”、“EBSCOhost外文期刊数据库”、“纺院精品图书”等数据库49种。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国际服装节特别贡献奖、江苏省社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获评“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发展战略。现与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了常纺-莱佛士国际学院并实行双语教学和双文凭;实施“中国-意大利马可波罗”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中意双方各6所院校形成了合作办学,实现了教师互派访问;形成了留学生教育项目1个,实现了常州高职教育园区高职教育留学生办学零的突破,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3所扩大留学生规模试点高职院校之一。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诚信与信用管理办法》

    www.cztgi.edu.cn - 2021-04-16 - 收藏
  •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位于南京市,是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始建于1982年,前身是教育部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学校自1997年开始培养五年制大专生,2002年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2016年1月底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个校级科研机构:特殊教育研究所、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儿童发展障碍研究中心。 学院教师出版专著(教材)112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82篇,其中在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404篇,CSSCI收录167篇。学校创办《现代特殊教育(高教版)》刊物,完成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基金出版项目《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文库》丛书(20本);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中残联课题、国家语委课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49项,国家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及其他共19项,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5项。 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0余万册,数字资源数据库11个,收藏电子图书近140万册,馆藏结构以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类、师范人文类为主,其中盲文书籍馆藏量为中国高校第一。 学校建成有中国第一所教育类专题性历史博物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藏特教类实物与文献2000余件。 《现代特殊教育》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江苏省教育报刊社于2014年6月30日合作主办的,设综合和高教两个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负责主办《现代特殊教育》(高教),主要栏目是特殊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特殊儿童发展研究、教育与康复、课程与教学、高等特殊教育研究、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比较研究、特稿、学术争鸣、专题研究等。 《现代特殊教育》杂志是24期/年的半月刊,高教版(每月下)和综合版(每月下)各办12期。《现代特殊教育》(高教),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ISSN1004-8014国内统一刊号CN32—1344/G4)。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行为规范管理办法 (试行)》

    www.njts.edu.cn - 2021-04-16 - 收藏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1-2] 学校始建于1960年,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设有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中国气象局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6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2900多项,获授权专利1800余项。2018年,获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62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16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 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16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达40种,累计中外电子图书总量为168万种,电子期刊1.9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59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核心期刊均有系统完整的收藏。同时藏有1951年以来全国和各地区大气科学类、水文气象类的资料和1956年以来的高空、地面历史天气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规范制度》

    www.nuist.edu.cn - 2021-04-16 - 收藏
  •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创始成员,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单位,是一所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1-4] 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复旦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数学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5个、上海工程研究中心11个、野外台站(国家林业局)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教育部)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4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高校E-研究院1个、校级实体化运行科研机构36个。 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申请中国专利671项,数量较2009年增长近30%。授权专利数量164项,全校累计有效专利(维持中)841项。已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为历年最高。全校2009年发表SCI论文1958篇,比上一年增长12.98%。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被《自然》于2010年2月以连续两篇研究论文的方式发表,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从2003年到2007年,该校文科研究和发展费用累计达到2.6亿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46项、教育部课题19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36项。出版各类著作2200部,发表论文1.5万篇,研究报告2300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2项。 [73] 复旦大学获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类奖32项、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类奖79项、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各类奖17项、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各类奖80项。 截至2020年底,馆藏纸本文献资源约575.5万册(含纸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其中中文452.7万册(含线装古籍约37万册,包括善本6万册,民国时期图书10万册),外文122.8万册,订购中外文数据库621个,自建数据库12个。当年购置纸质中文图书85212册,外文图书8689册,中文报刊1379种,外文报刊596种,新增数据库20个。特色馆藏包括古籍、民国时期文献、外文图书、复旦人著作以及各类专题赠书。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试行)

    www.fudan.edu.cn - 2021-04-15 - 收藏
  • 香港中文大学学术

    香港中文大学学术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是一所亚洲顶尖、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等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也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及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为特色,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重要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 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而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76年,整合不同书院的学系,由大学统一负责;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 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港中大先后聚集了钱穆、杨汝梅、林语堂、李卓皓、高锟、饶宗颐、刘殿爵、莫里斯、杨振宁、蒙代尔、姚期智、白先勇等一大批学术巨匠,培养了以史学家余英时、数学家丘成桐、医学家徐立之、银行家郑海泉等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打破了大英帝国殖民地只允许一所大学存在的铁律,同时掀起了香港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既是英国殖民史的分水岭,也是20世纪亚洲地区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定的卓越学科领域9个,联合研究单位75个,其他研究所36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转化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应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卓越学科领域(9个):利用高能粒子撞击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植物与环境互作基因组研究中心、细胞器生物合成及功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网络编码研究所、母体血浆胎儿核酸研究中心、中医中药研究与发展、植物及农业生物科技中心、资讯科技。 香港中文大学在2006年的策略计划中,选定五个学术领域,调配充足资源协助其开展研究,以“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为五大重点研究领域。 [9] 为增强大学的研究和学术实力,发挥深远影响,造福社会,香港中文大学在2016–2020年的策略计划中,选定“中国研究”、”转化医学”、“资讯与自动化科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四个学术领域,调配充足资源协助其开展研究,是为四大策略性研究领域。 香港中文大学参加2021年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www.cuhk.edu.hk - 2021-04-05 - 收藏
  • 东南大学学术

    东南大学学术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由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 [1] 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创办。1921年,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立国立东南大学,下设工科,其后工科又经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52年,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学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1项,其中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南海造岛、无线充电等国家重大工程;2015年至2019年共牵头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2019年,东南大学科研经费到款28.3亿元,申请发明专利3001件,发明专利授权1783件,申请PCT专利10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全国第三位。 东南大学共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1个国家级文科智库、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东南大学参加2021年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www.seu.edu.cn - 2021-04-05 - 收藏
  • 清华大学学术

    清华大学学术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1-3]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根据《清华大学科研机构管理规定》,清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在运行的校级科研机构共421个,其中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60个,学校自主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31个,学校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30个。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清华大学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起,已经连续24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 截至2017年9月,清华大学2007-2016年被SCI收录的论文共有35960篇,计517103次被引用。2016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5023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5160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CPCI-S)收录的论文1764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清华大学第一发文单位论文270篇;被人文与艺术引文索引(A&HCI)收录的第一发文单位论文17篇。 2017年,清华大学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111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89部。 清华论坛主题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关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清华论坛2005年10月举办第一讲,截止到2018年11月22日共举办85讲。2017年,清华大学共召开国际(双边)学术会议近百次,部分重要学术会议包括“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暨2017国际积极教育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世界和平论坛”、“亚洲大学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峰会”、“生物大分子:结构、催化和调控国际会议”、“第16届国际传热大会”、“2017IEEE图象处理国际会议”、“第六届世界摩擦学大会”等。 清华大学参加2021年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清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守则(试行)

    www.tsinghua.edu.cn - 2021-04-05 - 收藏
  •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山大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2015年度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论文3998篇,位列全国高校第五。其中,被引次数超过所在学科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均值的收录论文1614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7位;作为第一作者国际合著论文SCI收录667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2位。在中国(包括香港)2014年自然指数排名中的生命科学方面,山东大学原始论文数(AC) 40,加权分数论文数(WFC)18.28,WFC排名中国科研机构第九。山东大学2014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收录文献3341篇。山东大学2013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文献2975篇。山东大学2012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排名全国高校第9位,2012年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文献2423篇,论文2372篇。
    山东大学图书馆前身是始建于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较早的近代新型图书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
    山东大学创办的学术期刊包括了《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周易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高校辅导员》、《产业经济评论》、《民俗研究》、《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现代妇产科进展》。学校成功举办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是大会成立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创造了大会举办以来在注册参会国家数量、发展中国家历史学家参会人数和青年学者参会人数等多方面最高纪录。

    www.sdu.edu.cn - 2021-03-26 - 收藏
  • 北京建筑大学学术

    北京建筑大学学术

    北京建筑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简称“北建大”,是北京市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为“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发起成员,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高校,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公布的资料显示,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强化面向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等2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 该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6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近五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2008年至2012年,该校教师发表SCI、SSCI(CSSCI)、EI、ISTP、ISSHP检索论文1089篇。 2019年12月,世界人居基金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发布2019年度世界人居奖(World Habitat Awards)获奖名单,北京建筑大学穆钧教授团队完成的“现代生土营建研究与推广”系列成果,荣获本年度世界人居奖铜奖。

    www.bucea.edu.cn - 2021-03-19 - 收藏